「互聯網」,中國電影走向何方

近兩年,互聯網與電影的融合成為行業熱議的話題。近日,在第五屆北京國際電影節上,互聯網的身影無處不在,愛奇藝、優酷土豆等互聯網企業也和電影節開展了深度合作。「互聯網+」時代的中國電影產業會走向何方?面臨哪些新機遇和新挑戰?這些都成為本次電影節廣受關注的話題。

IP方興未艾,制勝有門道

互聯網時代衍生出很多新鮮名詞,「IP」(知識產權)無疑成為眼下最火爆的詞,目前很多電影公司都在鎖定優質IP。優酷土豆集團旗下電影公司合一影業總裁朱輝龍認為,這兩年IP大熱的原因並非由於互聯網,而是源自中國電影市場的需求。「對於合一影業來說,IP可能是網絡上很受關注的一部漫畫作品,可能是一篇文章,或是一個網劇,甚至可能是一篇長微博,這些都有可能成為IP內容的儲備。」朱輝龍說。

然而,鎖定IP只是第一步,發揮IP的最大價值則需要時間,甚至需要試錯。朱輝龍認為,互聯網的特性恰好適合多元拓展,令IP增值,「由於互聯網的試錯代價比較低,我們可以從5分鐘的視頻做起,收集網友觀看後的意見反饋,不斷培養粉絲,讓IP價值增加。」

喜歡網劇的網友對「萬合天宜」出品的網劇《萬萬沒想到》、《報告老闆》、《名偵探狄仁傑》肯定不會陌生。就在近日,優酷土豆宣佈將推出《萬萬沒想到》大電影。在北京萬合天宜影視文化有限公司CEO範鈞看來,這幾部網劇中的主要演員如白客等人已經成了IP,而如何利用好這個IP去吸引粉絲是另一個需要考慮的問題。

「IP是一把雙刃劍,它一方面保證了固定的粉絲群,但一旦拍攝成電影,僅靠粉絲來看是不夠的。如何既保留IP粉絲喜歡的內容,又能兼顧其他元素以吸引普通觀眾來觀影,這需要一個平衡,也是IP制勝的關鍵。」範鈞說。

實際上,不僅是電影公司日益注重IP價值,娛樂產業鏈條上的其他行業對IP也尤為重視。無限星空音樂集團CEO唐月明就表示,如今音樂也是很好的IP資源,如《同桌的你》、《梔子花開》都是歌曲改編成的電影,「跨界」成為了互聯網時代最普遍的現象。唐月明認為,一首歌曲、一名歌手都能夠轉化為一個IP資源,如果很好地與電影、電視劇融合,就能發揮其價值。

網絡售票、放映平台擴大

談到互聯網與電影,觀眾感受最深的莫過於電商平台在銷售電影票方面給予的巨大優惠。行業內曾一度討論低票價是否會對電影產業造成傷害,對此,大眾點評網副總裁黃馳表示:「電商平台進入電影行業,實際上是為行業做增量。舉個很簡單的例子,以前很多用戶去看電影,只是衝著一部電影,而現在還會有一兩個小時的休閒需求,給了電商平台很多機會。其實,電影放映前後可以有非常多橫向消費,如果我們能夠將這些橫向消費在合適的時間、合適的地點進行推送,就可以撬動觀影人群消費。」

黃馳認為,互聯網的一大優勢在於它對數據掌握的實時性、精准性,「原來我們對電影票房的預測基於猜或賭,然後以此來排片,但現在我們可以根據用戶的行為軌跡,判斷一部影片在不同商圈受歡迎的程度,進而直接影響它的排片。」

實際上,不僅是網絡售票平台在影響著電影市場,網絡放映平台也成為電影市場的一個新陣地。最近,電影導演簽約互聯網公司的新聞頻繁見諸媒體,一些知名導演也開始對互聯網影視產生濃厚興趣。比如香港導演王晶,日前與愛奇藝影業簽約,雙方將聯合打造6部新片,在院線和網絡同步上映。

據愛奇藝影業總裁李岩松介紹,「截至今年第二季度初,逾500部網絡大電影作品在愛奇藝平台播出。愛奇藝在線付費業務以每年700%至800%的比例高速增長,而其中15%至20%的收入來自網絡大電影。」李岩松說,這在一定程度上證明瞭網絡大電影在題材選擇和內容製作上的日益精良。

李岩松認為,很多電影由於各種原因無法拍攝或拍攝出來沒有發行渠道,但是互聯網平台為這些電影作品提供了展示機會。李岩松強調,導演人才是網絡大電影創作的基礎,故事內容是核心。他並不認為網絡電影就代表品質低劣。「現在愛奇藝15%的導演都是從紐約大學、南加州大學等頂級國際電影院校學成回國的人才。」

投融資服務須與時俱進

新聞集團前副總裁高群耀在本屆電影節論壇上提出,未來充滿競爭力的電影公司,一定是一頭連著好萊塢,一頭連著互聯網。可見互聯網時代對電影產業的衝擊和改變——一方面為電影內容研發、製作以及盈利模式帶來新的機會,另一方面,在實際製片過程中也同樣存在挑戰。

上海盛萬影視總裁何曉秋對此感慨頗深,她認為,從金融市場的角度來看,互聯網時代是很好的背景。然而在具體的電影投融資過程中,最直接的感覺是電影市場特別缺少投融資服務的專業團隊。「金融資本以及優質IP已經在門外虎視眈眈,一觸即發。要打通資本和IP之間的障礙,需要專業性很強的服務團隊。」

在何曉秋看來,金融資本進入影視行業和進入醫藥行業有一些相似性,這兩個行業的專業化程度都非常高。「比如涉足醫藥行業的基金公司,往往希望團隊中有醫藥背景的人,因為這樣才能深深扎根這個行業,瞭解行業的玩法,知道風險點在哪裡。而目前電影行業投融資遇到的問題就是,手握資本的人並不瞭解電影行業。」何曉秋認為,未來產品之間的融合互通在互聯網時代會表現得尤為明顯,而電影行業想要在互聯網時代下更好地發展,需要成長起一批既懂影視又懂金融的人才,將資本和資源有效對接。

「電影市場大了一定會引入更優秀的人才,互聯網時代,電影產業一定會有翻天覆地的變化。」何曉秋說。

分享到社交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