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特色影院授牌儀式舉行

小眾電影和文藝片終於有了出口。昨日,北京市新聞出版廣電局舉辦北京市特色影院授牌儀式,向中國電影資料館藝術影院小西天影院、耀萊成龍國際影城五棵松影院和新影聯華誼兄弟影城望京影院三家特色影院授牌。三家影院作為特色影院試點,將在固定影廳,每周固定時間進行至少兩場次的主題影片放映,票價為國產影片最高10元、引進影片最高20元。

北京平均2.2萬人擁有一塊銀幕居全國之首

近年來,北京市大力推動影院建設,電影市場不斷繁榮,先後出台了《關於加快首都電影產業發展的實施意見》等一系列政策措施。自2010年以來,累計投入多廳影院建設專項補貼資金1.17億元,扶持50余家數字影院346個廳的建設;下撥電影發展專項資金2.18億元,扶持影院數字化升級改造和國產影片放映;通過政府政策引導,吸引帶動社會各類資本20.15億元投入影院建設。

目前,北京已有電影院線23家,城市影院169家,屏幕963塊,99%以上為數字影廳,座位數達到16.2萬余個。其中,3D影廳744個、IMAX影廳11個,佔影廳總數的78%。2014年新增影院23家、新增屏幕155塊,分別比上年增長15.3%、18.9%。北京已達到平均2.2萬人擁有一塊銀幕,人均屏幕數居全國一線城市之首。

截止到12月28日,北京放映電影157.5萬余場,觀影人次5129萬,票房22.53億元,分別比上年增長19.4%、23.3%和24.5%。同時,北京市4000多個行政村實現公益放映全覆蓋,有3939個室內固定放映場所和325套流動放映設備,年均放映達到17萬場次,是全國唯一實現每個行政村年均放映40場電影的地區。

逐步打破電影市場同質化競爭的格局

之前,關於藝術電影的一些實驗都不成功,原因主要是兩點,一是錢少,二是片源少。長期低價放映小眾電影,影院肯定不會賺錢,對於有心嘗試藝術影院的人來說,這只是一個「理想」;而且影院只能放映當下正在上映的電影,老影片涉及片源和版權問題,不是商業影院能解決的。如今,這一理想開始在政府的推動下有了實現的可能。

特色影院項目相關負責人說:「該放什麼樣的影片、培養什麼樣的觀眾、用什麼樣的方式進行宣傳,我們都在摸索中。一旦形成經驗,政府會考慮以財政補貼與市場運作兩條腿走路的方式,將數量擴展到更多影廳,最終的意義在於培養、引導電影觀眾,同時為中國電影市場分眾化做鋪墊。」

中國電影資料館作為國家的「電影資料庫」,保存完好的華語電影就有兩萬多部,每年還有六七百部的增量。也因此,為確保特色影院主題放映持續進行,北京市新聞出版廣電局與中國電影資料館合作,統一選片、供片和排片,確保主題放映影片的片源和質量。選取市內三家影院,在北京設立「藝術電影」、「經典電影」、「少兒電影」三類主題放映特色影院——中國電影資料館藝術影院小西天影院(主要放映藝術電影)、耀萊成龍國際影城五棵松影院(主要放映經典電影)和新影聯華誼兄弟影城望京影院(主要放映兒童電影)作為特色影院試點,將在固定影廳,每周固定時間進行至少兩場次的主題影片放映,確保國產影片最高10元、引進影片最高20元的低票價。

耀萊成龍國際影城五棵松店負責人認為,除了低價外,影片質量的高低是吸引觀眾的最主要原因,希望能給觀眾提供好電影,提高觀眾的鑒賞水準和電影素質。

分享到社交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