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昨日(4月27日)收盤,阿里影業(01060,收盤價3.95港元),市值為831億港元(約合667億元人民幣),而在A股上市的華誼兄弟(300027,收盤價34.61元)市值430億元,光線傳媒(300251,收盤價32.83元)市值370億元。比較而言,阿里影業市值已與上述兩家公司相差不大。
對於如此高的市值,分析師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源於阿里影業不同於傳統影視行業的商業模式。
市值達831億港元
原本名為文化中國傳播的一家公司,在被阿里借殼後,股價在2014年3月12日單日上漲了186%。之後,不論是更名為阿里影業,還是其後的趙薇入股,公司股價都沈寂了一段時間。
今年4月8日,港股市場普漲,阿里影業股價單日也上漲了36.71%,次日再次上漲12.53%,盤中一度站上4.9港元,兩日漲幅超過50%。
引爆股價的是4月8日早間的一則公告,阿里影業稱,已接獲控股母公司阿里巴巴集團的一項資產注入建議,雙方正在就一項可能由阿里巴巴集團注入若干特定的媒體和娛樂資產予阿里影業的交易進行初步探討。
阿里巴巴集團表示,可能注資交易將包含阿里巴巴集團的線上電影售票業務,以及為製作電影和其他媒體內容融資的平台。簡言之,就是公眾熟知的「淘寶電影」和「娛樂寶」。
公開資料顯示,淘寶電影在2014年投入運營,擁有手機客戶端、PC端以及線下售票機三大入口。而娛樂寶是全球第一個也是最大的C2B影視娛樂內容投資融資平台,2014年累計投資12部電影,總投資額達3.3億多元,投資項目整體票房近30億元,接近中國當年票房的10%。
值得一提的是,目前大熱的《擺渡人》和《三體》的電影拍攝,娛樂寶均參與其中。另外,公告也提醒投資者,注資交易不一定會落實進行,但股價復牌後的暴漲,顯示出了一定的市場態度。
不過,在4月10日之後,阿里影業股價開始震蕩,4月14日跌幅還達到了9.93%。隨後,4月21日阿里影業發佈一份收購公告,將以8.3億元全資收購廣東粵科軟件工程有限公司100%股權。首次影響,4月22日,阿里影業股價再次上漲12.83%。截至昨日收盤,阿里影業股價報3.95港元,總市值達831億港元。
看好阿里影業平台模式
記者發現,華誼兄弟、光線傳媒、博納影業三大電影公司加起來,也僅800多億元市值,與阿里影業相差不多。對此,業內人士表示,股票二級市場炒的就是預期,阿里影業未來的前景,並不是華誼這類公司能夠比擬的。
藝恩咨詢研究經理魏歡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阿里影業受到熱捧有幾個原因:第一是所在的版塊比較熱,是正宗的「互聯網+」企業,其發展路徑不同於其他影視公司,如果阿里巴巴集團的資源不斷注入,不會像其他影視公司那樣走製作、發行、票房回收這樣的路徑,也就不會有每年製作幾部電影的天花板;第二是阿里影業是阿里集團在文化娛樂行業的戰略平台,相當於有一個強大的大生態背書;第三,趙薇入股並實現了巨大的收益,這也有一個示範效應,帶來更多資金的關注,而納入滬港通標的也方便內地資金的參與。
魏歡看來,阿里影業未來兩到三年的發展前景,完全可以支撐起目前的估值水平。對於互聯網公司來說,產品型、平台型、生態型三種公司得到的估值水平是不同的,生態型最高,而平台型次之。阿里影業已搭建起了平台,未來有望向生態型過渡。「阿里巴巴2000億美元的市值,阿里影業給予100億美元的估值,也並不為過,未來還會有增長的空間。」
魏歡表示,如果要做類比,阿里影業可能會走迪士尼的路徑,從一個傳統電影公司,走向一個大型品牌公司,業務橫跨多個領域。「可以想象一下,如果打通了整個電影的環節,阿里又有自己的入口,那整個鏈條上的價值仍然可以繼續挖掘。」
對於阿里影業市值遠超華誼兄弟的現狀,國內某券商研究員對記者表示,阿里影業只要能獲得阿里不斷注入資源,未來前景仍然可期。在整個生態鏈上,其高度遠高於與其他影視公司,這也是市場對其看好的原因。